365体育投注

图片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-> 党史学习教育 -> 党史故事 -> 正文

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——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

发布日期:2021-04-02 浏览量:

风景秀丽的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,有座名叫土城镇的古朴小镇。赤水河从中流过,将其一分为二。在小镇岸东一隅,坐落着四渡赤水纪念馆。

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,为争取战略主动,在贵州、四川、云南3省交界地区,成功进行的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性战役。毛泽东曾颇为自豪地说,四渡赤水是他平生得意之笔。邓小平也曾说:“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,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!”

春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记者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,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。

走进纪念馆大厅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等人的铜像。铜像的背后,是气势恢宏的红军四渡赤水浮雕。

“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极端险恶。”纪念馆讲解员杨越告诉记者,1935年1月,蒋介石调集40万重兵,欲将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的川黔地区。此时,中央红军虽然只有3万余人,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,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。

为摆脱险境,党中央决定北渡长江,与活动在川、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。四渡赤水由此拉开序幕。

来到红军四渡赤水路线图前,杨越指着纵横交错的行军箭头,向记者介绍四渡赤水的详细情况。

红军一渡赤水后,各路敌军蜂拥而至,进行围追堵截。面对敌情变化,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当机立断,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,在扎西地区集结。当各路敌军奔向扎西时,红军突然东进,二渡赤水,再打遵义。敌人再次集结重兵,妄图歼灭红军于遵义、鸭溪狭窄地区。没想到,红军三渡赤水,佯作北渡长江之势,迫使敌人重新调整部署。当敌人部署尚未就绪时,红军又出敌不意四渡赤水,南渡乌江,兵临贵阳直逼昆明,随后巧渡金沙江,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。

“四渡赤水,历时3个多月。红军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、2个旅另10个团,俘敌3600余人,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交界地区的计划。”杨越告诉记者,四渡赤水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,实现了红军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,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,为长征的胜利和红军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记者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里看到,一段党中央、中革军委发布的《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》摘录这样写道:“有时向东,有时向西,有时走大路,有时走小路,有时走老路,有时走新路,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,求得作战的胜利。”

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,四渡赤水出奇兵。”贵州省遵义市党史专家张炼说,四渡赤水之战,红军充分利用国民党军队间的矛盾和失误,及时调整作战方向,运用示形诱敌、声东击西、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,大踏步前进,大踏步后退,稳握战场主动权,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,是我军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典范。

走出纪念馆,记者来到赤水河边,只见滔滔河水奔涌不息,仿佛仍在歌颂当年红军将士坚决听党指挥、战胜强敌,创造军事史上奇迹的精彩华章。(记者李兵正 特约记者段开尚 通讯员魏玉麟)


版权所有 ? 昌吉学院 新ICP备19000538号-1新公网安备 65230102652423